人生不過就是在這有限的空間裡,活著,
有多少的愛恨嗔癡,最後將都回歸一片塵土不是嗎?
沙曼陀羅,西藏僧侶的修行之一,
在製作的過程必須靜心靜氣,一點點的氣息不順都將失敗,
花費多時製作的精細成果,在儀式的最後又回歸塵土,
沒有猶豫、沒有遺憾,
將這一切的繁華燦爛毀於瞬息,
象徵著人的一生走來不過就是再度回到最初的混沌。
一路走來看過多少風景,是好是壞都已經不是重點,
而是在這過程當中體會到了甚麼?
更是能夠體悟出一個大重點,那即是人終將走向一個圓滿的境界,
不論過去的你是什麼樣子,最後,我們都會是同一個模樣,
那就是我們最初的狀態,混沌。
那麼,其中有多少的不捨跟悔恨,那又如何?
看不開的又是誰?
放不下的真要去細想可能有太多太多,
就放過自己吧!既然甚麼都帶不走,只要留下自己就好。
曼陀羅的中心是唯一的真理,
(因為沒有特別的信仰,所以不在此強調甚麼宗教的字眼,但道理是相通的)
在唯一的真理的外圍:
第一層是達到真理的道路,或三或四;
第二層則是找到道路的眾多方式,因人而異;
最外圍的一層,便是所有可能經歷的七情六慾、愛恨嗔癡,
也可以是天地萬物最最自然的現象與狀態,風火雷電。
歷經一個個的關卡,我們在尋找的便是一個初衷,
而那個最初就只有一個唯一,
但是每個人的方式、道路不盡相同,最後卻都一起走到同樣的終點,
混沌。
混沌,即是死亡、回歸塵土,卻也可以是新生。
像是一個大無限的循環,又像是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輪轉著,
而又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的看不開,
只是因為我們都正走在尋找的道路上,迷惘是必然的。
甚麼時候會到達那個最終的中心?沒有所謂的一定。
極盡一生,我們在追求的,不過就是一個存在感與價值感,
而這價值其實來自於自己內心,
相信自己便存在,肯定自己便有價值,
如果連自己都否定、懷疑,那麼就只是在最外圍的層次繼續輪轉,
沒有到不了真理的人,只是體悟的時間與程度不同。
了解了這個大無限,當下的情緒與決定,不過就是過眼雲煙,
做掌握自我的主人,就是不被外在的環境干擾內心,
察覺自己的情緒、正視陪伴自己的心,
不需要特別去解決或是逃避,就會放下了。
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是一個過程,
沒有誰應該留下或是離去,沒有甚麼決定是對是錯,
只要知道做了決定就該繼續向前走,
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,等到這個階段的功業完畢了,
下個開始就會到來。
每一個階段的學習都有辛酸與愉悅,
最重要的是是否懂得感激?
那些讓我們有所成長的人事物,好的壞的都是構成我們的元素,
否決了那些自己認為厭惡的事物,
不就等同否決了自我嗎?
或許在剛面對那些不喜歡、不如意的事物,是生氣是憤怒是無法接受,
但最終仍然要試想,自己做到了甚麼?
如果不能轉化成鼓勵自己的動力,是不是永遠都在原地打轉?
其實也並沒有甚麼不好,有些人總是會花點時間去了解、體悟,
而有些人是可以比較快些跨過去。
每一次的接觸總讓我看見更多的可能性,
或許最終我仍然回到一開始的起點,
但起碼走了這一遭,我並不覺得是沒有意義的,
在一些人事物的身上我看見了過去的自己,
當自己成為了別人的角色,更能體會別人的心情,
原來我們的所作所為最後都會迴向到自己身上。
真理雖然只有一個,但是方法跟道路是可以有無限可能,
因此沒有所謂的絕對或是非,永遠留給自己與他人一個最大的空間,
當拒絕了別人的一言一語,其實也在侷限了自己的可能,
我仍然相信,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潛能。
在大原則與大真理的範圍下,
就盡情地去發揮每個人可以展現的可能吧!
當給了彼此更大更彈性的空間後,將會發現我們能看到的事物會更廣大,
一個人的成就絕非一個或兩個可能,
一個人的養成也絕非只有一種方式,
世界上沒有甚麼唯一的準則,也沒有甚麼絕對的對錯,
只要能夠尋到心中的真理,
都可以是一條很有意義的道路。
或許上天要我經歷了這種種的過程,是要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初衷吧?
在踏出實現理想的第一步時,懷疑、恐懼、擔憂是必然的,
我更想知道我還可以做甚麼?
而當我碰碰撞撞、四處遊覽了以後,最後仍然回到了起點,
這個重新開始將是十分肯定與確信的,
因為我知道了,我可以做甚麼。
在我猶豫不決、不知該選擇甚麼方向時,有人這麼跟我說:
「那就選擇一個遺憾比較小的吧!」
每一次的決定都會有所捨去與遺憾,
想要得到兩全其美的結果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,
有所犧牲就有所獲得,這是上天給我們的課題跟學習,
經歷一次次的失去跟捨棄,看似甚麼也沒得到,
其實付出越多最後得到的將會是一次最大的收穫,
獲得這件事,並非一朝一夕之間的形成。
屏除自己小小的框框,跨出那與世界接觸的第一步,
痛得越多次其實就懂得甚麼叫作滿足跟快樂,
別太快說「懂了!」「夠了!」「就是這樣了!」
有太多太多我們根本無法預料的事情在等著。
為什麼總是覺得別人好像很容易成功、很容易快樂?
是否有問過自己,你真的努力了多少?
在那些光鮮亮麗的背後,你看見了多少辛酸心血?
不要總是羨慕那些自己從來沒有得到過的事物,
而是要去感激自己可以擁有的事物;
別總是怨嘆現在跟過去有多麼不堪與不滿足,
而是要去思考在有限的範圍你可以做到多少?
倘若你真的看遍了世界上所有的風景、走過了世界上所有的道路,
或許你真的有資格可以說「我懂了!我明白了!」
但其實這是不可能的,因為有誰可以真的走遍世界大大小小的角落呢?
我喜歡留給自己跟他人一個可能的空間,
或許這是一種保護,或許這也是一種彈性,
但起碼,我知道我自己的初衷是什麼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沙曼陀羅最大的用意,
在於每一個決定都需要平心靜氣,
而在構築了自己人生最燦爛繁華的藍圖後,
更能懂得最後回歸塵土、與萬物合而為一的恬淡。
再怎麼樣了不起的人、多麼偉大的成就,最後都將灰飛煙滅,
隨時抱持著虛心求教的態度,永遠覺得自己還有不足的地方,
才能有無限擴大的可能與發展。
有求新求進步的積極心,更需要有能夠歸零還原的勇氣,
沒有甚麼人是絕對不可被取代的,
當然,你自己知道自己有多好多棒就好,
不需要倚靠別人給你多少回饋跟支持才能決定你的價值。
這不是所謂的幻想、自我安慰,而是懂得拿得起放得下,
執著與堅持是好事,但,並非一味地自我擴大,
最後卻永遠在最外圍的層次打轉。
永遠相信自己還可以更好,永遠覺得自己還有學習的空間,
無論對象是誰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,
如果不能學著放下自己最光輝的成就,孓然一身回歸恬靜,
心永遠不會覺得滿足跟感恩。
我曾經放下打拚了多年的領域,以一個新人的身分投入新的領域,
才發現原來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,
更可貴的是,我更加堅定了我未來的方向與志業,
我不是沒有別的機會,
而是我選擇了可以讓我犧牲一切也甘之如飴的道路。
這條路,並不能帶給我有多少實質的財富或令人稱羨的地位,
但我知道一旦走在這條道路上,即使是要奉獻我一生也願意,
沒有權力、沒有錢財,而這樣的成就我並不需要有誰的認同,
我知道我做得快樂就好。
如果最終我們都必須回歸塵土,與大地萬物融為一體,
那也不過是回到我們最原始的面貌,
沒有誰是比較獨特或是高高在上的,
那麼,我更希望這一生我可以走得坦蕩跟快樂,
而這就來自於不斷的感恩與付出,
能夠有所貢獻是該感到驕傲的,被需要便是一種價值,
又何必去以甚麼規範去衡量對與錯?
曾經一無所有過,才會懂得擁有的幸福,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好。
時常讓自己處於歸零的狀態,不要捨不得擁有的美好,
不斷地去省視自己的能力與彈性,
心胸越放越大,能容納的也就越多,快樂不就很容易了嗎?
洗盡鉛華,孓然一身,
在感激與回饋當中,我回到了最原始的初衷,
那便是滿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