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文字學:

1、在文字發明之前叫「史前時代」,最初人民結繩紀事,當結繩紀事不足以使用時便發明圖形、符號;當圖形、符號不敷使用,便發明文字;是以文字是在人類歷史中漸進產生的。

2、相傳在黃帝時代,有位史官叫倉頡,創造了書契文字;然而那只是傳說時代,並非中國文字的起源。

3、中國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時代的甲骨文,以刀刻在龜甲獸骨上,由於書寫工具不便,線條極為簡略,然而已經具備六書的雛型。

4、自從甲骨文發明之後,從此進入了歷史時代,稱為信史;甲骨文代表殷商文化最高水平。清光緒25年被發現在河南安陽小屯村,當地是殷商故都,被稱為「殷墟」;最早發現甲骨文的是清末劉鶚 (老殘) :「鐵雲藏龜」一書,是中國第一本研究甲骨文的專書。

5、東漢許慎作有說文解字一書,將中國文字分為六書,其乃專門研究字形(文字學)、字音(聲韻學)、字義(訓詁學)之專書,是中國第一本字典;所收的文字以小篆居多。

6、先有文字發明在前,而後有六書的歸納整理;換言之,文字並非根據六書創造,其乃自由產生造成的。

7、象形:


(1)象形文字都是名詞,皆是具有物象,都是可見、可觸、可聞、可碰之事物。

(2)是六書中最早造出者,線條最為簡略,是其他一切文字的基礎;亦即其他文字都是由象形文字衍生而成,爾後茲乳寖多。

(3)象形文字的字體皆是最基本的線條,無法再分割,其乃是其他文字的偏旁。

(4)象形文字可包括:人體器官、日月星辰、動植物、山川大自然景象、生活中的器皿 ……

(5)字例—日、月、山、水、川、人、子、女、母、艸、木、足、心、手、牛、馬、羊、鳥、犬、龜、刀、車、耳、冊、火……


8、指事:


(1)指事文字皆抽象概念,是不可見、不可觸、不可碰、不可聞,必須用理解的方式去思考此字之意義。

(2)象形、指事皆是最早的文字,是其他一切文字的基本架構,亦即是其他文字的偏旁,無法再拆解、分割。

(3)指事文字在中國所有字體中所占比例最小,其乃是某種筆劃來表達一種概念。

(4)字例—烏、刃、本、串、必、上、下、甘……


9、形聲:


(1)是一種半形半聲,其某部位來表達形或意,某部位來表音;表形的部分與此字的意義有關,表音的部分與此字發音有關,也許是聲母相同,也許是韻母相同,也許是聲母、韻母皆相同。

(2)在中國文字之中,形聲字佔絕大多數約 83% ,其因在於中國字大都由部首所構成,而此部首就形聲字的偏旁。

(3)象形、指事都是獨立的個體,無法再分割;形聲跟會意都是合體的字,其乃是由象形跟指事組合而成,可以再分割。

(4)字例—鴉、芙、哈、妤、璇、廬、震、輛、蘇、轍、河、賣、志、請、江、簡、訂、額……


10、會意:

(1)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所組成的新的字,其偏旁與此字發音無關,而與此字的意義有關。

(2)形聲、會意都是由字跟字組合而成,形聲的偏旁用於發音,會意的偏旁用來表意;兩者皆可再拆解、分割。

(3)字例—林、休、信、武、明、晶、轟、森、特、利……


11、轉注:


(1)許多字的意義相同,彼此可以替換。

(2)字例—爸=爹=父、媽=母=娘、吃=喫、犬=狗……


12、假借:


(1)在中國古代文字尚未被大量造出,當不敷使用時,往往借用,造成一字多義。

(2)字例—睡著、著色、穿著、著涼、著名、著作、著急…… 長大、長度、縣長……

 

arrow
arrow

    yosie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